2019年全球聚酰亚胺膜市场规模为21亿美元,预计在预测期间以7.4%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和电子部门的增长推动了该行业的需求。预计,随着手机、柔性显示器等消费电子产品的消费增加,也将对产业产生积极影响。
由于突破、创新和扩大产品应用范围的研究,预计在预测期内市场将以很高的速度增长。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飞机,电子电器,标签,以及最重要的国防设备。
收购和合资企业是聚酰亚胺薄膜市场的一个组成部分,并允许公司扩大其在世界各地的地位和占有。该行业的趋势是,企业从其他制造商那里获得生产原材料的专有技术和专利。该产品用于减少高达60%的电路之间的电耗和互连。
政府和私营机构正在广泛资助研发活动,以确定尚未开发的应用部门。由于其轻量化和强机电性能,这些薄膜被用于飞机和国防电子产品。
消费电子市场是聚酰亚胺膜的主要终端用户行业。由于技术适应性的提高、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以及对使用这些现代电子产品的好处的认识的提高,对诸如手机、现代计算机、LED等消费性电子产品的需求正在迅速增长。
由于技术和制造能力的进步,电子市场提供了更强大的产品在使用、规格和耐用性方面比以前的产品更小和紧凑。聚酰亚胺薄膜提供优良的机械和热性能,使公司能够保持紧凑性与改进的规格。主要用于变压器缠绕、电容器、线圈绝缘。
聚酰亚胺薄膜的全球市场将随着对小型、轻量化、低功耗电子产品的需求增加而扩大。由于柔性电子设备具有很强的抗冲击能力、成本效益高的批量生产能力,并且可以很容易地弯曲或弯曲,它们可以集成到便携式设备、智能服装和其他消费电子产品中。
聚酰亚胺薄膜广泛应用于电子和柔性显示器。电子市场的发展,以及产品的紧凑性和节能要求,拓展了聚酰亚胺薄膜的应用范围。聚酰亚胺薄膜具有很强的机电性能,因此可用于高温和恶劣条件下的应用。聚酰亚胺薄膜非常坚固,具有优异的成型性,这使电子制造商能够生产出紧凑、耐用、坚固和节能的产品。
聚酰亚胺薄膜用于汽车工业的各种应用,如传感器和线圈,包装开关等。从仪表盘到复杂的ABS和发动机,这些薄膜具有多样化的应用,提供了改进的规格和功能,减轻了重量和尺寸。产品销售渠道的拓宽,使消费者更容易接触到这些产品。
印度是全球最重要的两轮车市场,也是最赚钱的四轮车市场之一。庞大的人口基数和不断增长的经济正在提高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吸引着主要企业在该国建立他们的制造和分销基地。
据飞机制造先驱波音公司最近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全球飞机制造业将恢复增长,与2016年的制造业放缓相比,2017年将增长0.3%。这是因为中南美洲和亚太地区的发展中国家的乘客增加,对下一代飞机的需求旺盛。波音预计,到2018年,其产量预计将达到每月52架。因此,预计随着飞机产量的增加,对聚酰亚胺薄膜的需求也将成比例地增加。
一种柔性印刷电路在2016年占据了最大的份额。FPC在手机、下一代柔性显示器和汽车等消费电子产品中的广泛应用预计将促进发展。FPC也用于航空航天部门,在高热应用区域提供热阻。FPC是电路板中的一个关键元件,在各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电线电缆成为第二大行业,预计在预测期间将以健康的速度增长。航空航天和汽车行业电线电缆的使用增加,预计将推动电线电缆的需求。它适用于要求高热阻率和高拉伸强度、耐溶剂性、可燃性和电阻率的应用。
对电子产品和航空航天需求的上升正在创造高增长潜力压敏磁带.电机/发电机是另一个主要应用,它被用于绝缘目的,以及在高热地区为产品提供热阻。
特殊制造产品应用于扬声器线圈、空间毯、载体和运输带、垫片和传感器以及螺旋缠绕管,因为其最终用途部分的增长正在增长。由于建筑、制造业和航空航天活动的高需求,运输带、垫圈和传感器正在推动特种制造产品的发展。
聚酰亚胺薄膜广泛应用于电子领域,占总需求的32.9%。由于对消费电子产品的高需求和汽车部门电子元件的增加,电子部门正在以最快的速度增长。根据联合国提供的数据,使用手机的人比使用厕所的人还多。在75亿世界人口中,超过60亿人使用手机,超过16.8亿人使用电视。产品销售渠道的拓宽使消费者可以很容易地买到这些产品。
航空航天领域预计将以第二高的增长率增长。聚酰亚胺薄膜用于各种航空航天应用,如电线电缆绝缘,传感器,发动机等。私营部门对航空活动的投资和政府支出的增加正在推动这一部门。该产品具有重量轻、强度大的特点,在国防装备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汽车技术的进步,加上可支配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预计将推动这个行业的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增加,加上印度和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庞大的人口,为汽车创造了有利的市场。许多新产品的推出使消费者能够从广泛的选择中选择他们想要的产品。
标签是另一个主要的终端用户部分,由于对产品的需求可以在高温地区持续增长。标签是任何产品的核心部分,在易燃易爆产品的情况下,必须使用适当的标签。公司正在使用聚酰亚胺薄膜提供大量的热阻,从而避免标签因热而损坏。
航空航天业的增长得益于来自亚太和中南美洲发展中国家的乘客对下一代飞机的高需求。波音估计,到2018年,其产量可能达到每月52架。因此,据估计,随着全球飞机工业产量的增加,对聚酰亚胺薄膜的需求也将出现比例增长。
亚太地区成为最大、增长最快的地区,2016年占全球营收份额超过43%。印度、韩国、印度尼西亚和中国等发展中经济体预计将在未来几年见证强劲的经济增长。创新、家庭收入的增加和价格的紧缩,特别是在亚太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创造了对消费电子产品的高需求。
2016年,中国成为亚太地区聚酰亚胺薄膜的最大市场,市场份额超过35%。该国是移动电话和汽车的最大市场,这是聚酰亚胺薄膜的两个主要最终用途领域。庞大的人口加上生活水平和可支配收入的提高推动了聚酰亚胺膜在中国地区的市场。
北美是聚酰亚胺薄膜的第二大市场,仅次于亚太地区。高水平的生活和发达的经济和基础设施是这个行业增长的主要动力。根据《有毒物质控制法》(TSCA),所有聚合物都受美国化学品法规的监管,与欧洲相比,自由派的化学品法规在监管方面支持该行业。
2016年,美国成为北美聚酰亚胺薄膜的最大市场,市场份额超过80%。随着电子发动机、电动汽车、消费电子、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发展,美国的聚酰亚胺薄膜市场有望在未来8年内实现强劲增长。致力于发展航空航天和国防部门正在该地区创造更多对聚酰亚胺薄膜的需求,预计这将进一步推动美国聚酰亚胺薄膜市场
聚酰亚胺薄膜是一种极耐热产品,具有优异的强度和绝缘性能。在欧洲,聚酰亚胺薄膜的主要最终用途领域是标签、汽车和电子工业。高温下的标签,如电线、压敏胶带、电子、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使用的FPC的标签,需要有很强的耐热性,以保护标签的条形码和其他信息。
高质量的教育、高购买力、良好的基础设施和高水平的生活是德国经济的一些主要优势,这是通过这种经济体系实现的。预计人口和消费者收入的增长将推动德国电子、汽车和其他主要工业的整体发展。由于整体经济的发展,对创新和节能产品的需求增加,预计聚酰亚胺薄膜在未来几年的市场份额将会增加。
增加汽车生产和国防和航空航天投资预计将提高全球对这类电影的需求。由于光电工程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在生产无色聚酰亚胺薄膜方面的技术发展受到学术界和工程界的关注。
大多数关键的参与者已经从原材料生产到分销进行了整合,以保持原材料的质量。它以成本效益的形式提供竞争优势,增加了利润率。由于激烈的竞争、技术的快速变化和更高要求的客户,研发成为公司生存和表现的最重要因素。
聚酰亚胺薄膜拥有多元化的生态系统,包括上游制造商、终端用户、供应商以及利益相关者和政府组织。E. I. Du Pont De Nemours和公司、Saint-Gobain、Flexcon公司和Arakawa化学工业有限公司是该部门的一些杰出企业。
2016年,可隆制造了世界上第一个透明聚酰亚胺薄膜,被认为是用于不同显示器的玻璃的合适替代品。该部门发展的技术进步和研究预计将用透明薄膜取代电气和电子工业使用的柔性显示器中的传统薄膜。
报告的属性 |
细节 |
2020年市场规模价值 |
22.4亿美元 |
2025年收入预测 |
32.3亿美元 |
增长速度 |
2020年至2025年复合年增长率为7.4% |
估算基准年 |
2019 |
历史数据 |
2014 - 2018 |
预测期 |
2020 - 2025年 |
量化单位 |
2017 - 2025年营收百万/亿美元及复合年增长率 |
报告覆盖 |
收入预测,公司份额,竞争格局,增长因素和趋势 |
部分覆盖 |
应用,最终用途,区域 |
区域范围 |
北美;欧洲;亚太地区;中南美洲;中东和非洲 |
国家范围 |
美国;德国;英国;法国;中国;日本;印度。 |
主要公司概况 |
Saint Gobain S.A.;E. I. Du Pont De Nemours和公司;I.S.T公司;Kolon工业公司;Kaneka公司;泰米德科技有限公司;Flexcon公司;荒川化工株式会社;Anabond有限;苏州基盈工业材料有限公司; Von Roll Holding AG; Goodfellow Group |
自定义范围 |
购买后免费定制报告(相当于多达8个分析师工作日)。增加或更改国家、地区和部门范围。 |
定价和购买选项 |
利用定制购买选项,以满足您的确切研究需求。探索购买选项 |
本报告预测了全球、区域和国家层面的收入增长,并提供了2014年至2025年各细分领域的行业趋势分析。在本研究中,Grand View Research根据应用、最终用途和地区对全球聚酰亚胺膜市场进行了细分:
应用前景(体积,吨;收入,百万美元,2014 - 2025年)
柔性印刷电路
电线电缆
压敏胶带
专业加工产品
电动机/发电机
最终用途展望(量,吨;收入,百万美元,2014 - 2025年)
电子产品
航空航天
汽车
标签
其他人
区域展望(量,吨;收入,百万美元,2014 - 2025年)
北美
美国
欧洲
德国
英国
法国
亚太地区
中国
印度
日本
中南美洲
中东和非洲